七月廿四,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
来源:上虞区通泽寺
2025-09-15
七月廿四,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
农历七月廿四(9月15日),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。
十七世纪绘画 来源:北京故宫博物院
龙树菩萨,又译作龙猛、龙胜,《龙树菩萨传》记载:“其母树下生之,因字阿周陀那。阿周陀那树名也,以龙成其道,故以龙配字,号曰龙树也。”
龙树菩萨才华超群、广行悲愿,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。他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,被尊为“第二释迦”;他的著作浩瀚,得名“千部论师”;他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深远,被奉为“八宗共祖”。
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
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
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
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
——《中论》卷第一 破因缘品第一
龙树降生
龙树菩萨的出世,佛陀早有授记。《摩诃摩耶经》中说“六百岁已,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竟兴,破灭佛法,有一比丘名曰马鸣,善说法要,降伏一切诸外道辈。七百岁已,有比丘名曰龙树,善说法要,灭邪见幢,燃正法炬。”
龙树菩萨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后的公元2世纪,出自婆罗门世家,天赋异禀,幼时闻《吠陀》一经耳即成诵,青年时期便已博览群书,精通天文地理、秘谶道术。
《入楞伽经》记载“于南大国中,有大德比丘,名龙树菩萨,能破有无见。为人说我法,大乘无上法;证得欢喜地,往生安乐国。”
然而早年的他才华横溢却也心高气傲,一度迷失在术数与情欲之中,直至亲眼目睹好友因隐身术败露而惨死,才猛然醒悟“欲为苦本”,由此因缘皈依佛门,踏上求法之路。
龙宫取经
龙树菩萨求法心切,初出家不久便读尽当时所能见一切经论,仍不满足,遂远赴北印度雪山深处。
在那里,他得遇一位老比丘亲授大乘经典,智慧更进一层。然而因其才思过于敏捷,竟又生起慢心,欲自立新宗。
此时,大龙菩萨悯其才慧恐误入歧途,便引他入龙宫开启宝藏——无数人间未传的大乘经典。
龙树菩萨见经卷浩瀚,甚至骑马看经题三月未能尽览,终于谦卑下来,留在龙宫中深入修学。其中,被誉为“经中之王”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正是由他请出流传人间。
出龙宫后,龙树菩萨以中观正见阐扬佛陀“缘起性空”之深义,著作等身,如《中论》《大智度论》《十二门论》等,破斥有无二边,善灭诸戏论,奠定大乘佛教教义基石,被誉为“中观之父”。
阐扬中观
龙树菩萨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整理,创立了中观学,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。沿着龙树菩萨的中观般若思想,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,因而他被称为“第二释迦”。
龙树菩萨造论之多世所罕见,有“千部论师”之美称。其中最主要的有《中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《空七十论》《回诤论》《六十颂如理论》《大乘破有论》《大智度论》《十住毗婆沙论》《大乘二十颂论》等。
龙树菩萨的学说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,传入中国后产生空前影响。我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,都能在龙树菩萨的著作里找到本宗的源头和理论依据。因此被律宗、三论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密宗,共同推举为开宗或中兴祖师,被奉为“八宗共祖”。
龙树菩萨、所弘扬的“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”的中道正见,如一把利剑,斩断一切执著与边见,为众生指明解脱的光明大道。他的一生,犹如一盏智慧明灯,照破邪见黑暗,重燃正法炬光。
值此殊胜圣诞吉日,我们至诚顶礼感念龙树菩萨深恩,愿诵持圣号,祈愿众生皆能远离无明、增长智慧、身心安隐、吉祥顺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