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修忍辱的一些建议
来源:上虞区通泽寺
2023-08-12
“忍辱”,是大乘菩萨所修“六度”之一。所谓“六度”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和智慧。
《坛经》云:“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不恶无喧。”《佛遗教经》云:“忍之为德,持戒、苦行所不能及,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”
这就是说,修忍辱的人,就是要能够忍受任何对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种种痛苦、种种侮辱,包括不发怒、不结怨,心里没有恶意。
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。对出家修行者来说,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,修“忍辱”是极其重要的。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,成佛果。要达到此目的,就必须断烦恼。
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,就必然产生烦恼。这就没有了生死、成佛果的希望。所以忍辱,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。“忍”也就成了佛教的行为准则。
“以恨对恨,恨永远存在;以爱对恨,恨自然消失。”对待世人多一份宽容,就会多一份坦然,就会得到内心的平静。佛陀忍耐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。是的,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,必须学会忍耐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品质。
但是,忍耐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。忍耐是一种智慧、力量、承担。真正懂得忍辱的人,才会始终保持从容不迫、波澜不惊的心态。而这正是修心养生所推崇的至高境界。
平常心是修行之道,亦是养生之道。为了修忍辱之道,需要用智慧观察自己的内心,用善巧识别外界人、事、物的具体情况,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