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佛教常识

学佛先建立信心,方能步入修行之门

来源:上虞区通泽寺

2025-04-29

学佛初期,必须培养信心。菩萨五十二位,要以十信开其端绪,信若不立,则三贤十圣皆失去凭据。

 

好比世间做园艺,只要用心培养根株,不必问花果,等到根株既茂,花果自硕,行者修道也是如此。

 

ed0b5c7eb9fd37186460486dd15b8bc5.png

 


佛法大海,信能为入

 

《大智度论》中所说:“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。”

 

又说:“经中说信如手,如人有手,入宝山中,自在取宝;有信亦如是,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,自在所取。”

 

《华严经》中也说: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增长一切诸善法。除灭一切诸疑惑,示现开发无上道。”

 

这些经论都在说信心的重要性。信心不建立,则一切皆无从谈起。

 

03ae38ab5eb673eb12ab3c8a5295560d.png

 

信心所,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业果等善法能够正信受,而不信心所则是对于正法没有正信顺,不信心所也可以说是衡量我们是否符合一位正信佛弟子的内心标准。

 

信有三种信受的对象,即实、德、能,不信心所恰恰截然相反。

 

首先对于世间、出世间的真理实相(实)无法相信,继而不愿相信诸佛菩萨修行证悟的无量功德(德),乃至对于成就一切善法因果的能力(能)都持怀疑不信的态度。

 

当我们生起什么样的心,便会感得什么样的果。

 

如果我们内心里生起不信,就会对于实、德、能等正法无法接纳信解,因此会去造作染法恶业,“善有乐报,恶有苦报”,当果报现前时,大多人只会埋怨境界的困苦,而不知反思自身的业行,更不会去行善培福,诸如此类都是对于业果诸理没有真实信顺的体现。

 

c50ac3c4ce8f007e51621bf58d2f3f38.png

 

不信心生起的时候,首先会障碍清净信心的生起,当内心没有“信”的作用时,便是佛法所说的不清净。

 

所以判断一个人清不清净,不仅仅是看他做了什么,更要从他是否具有真正的信心才能观察得到。

 

当内心不信正法,便会转而去信不正之染法,而我们内心信什么,也就决定了我们会说什么,做什么。

 

不信还有一种作用,就是会帮助“懈怠心”的生起,懈怠是大随烦恼的第二位,也是我们修行时最容易出现的一大障碍,所以一旦信心缺失,便会产生一连串的不良反应。

 

佛法无上甚深微妙,而众生根机却良莠不齐。当我们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尚未具足时,便很难生起正信,这也是不信心所的缘故。

 

d03569ec89cd4a15caf2781f16ed060d.png

 


如何才能发起信心?

 

从佛法而言,就是做到正信正行,有三个步骤,即信忍、信乐、信欲。

 

○ 信 忍

 

我们在佛典中经常会看到“忍”这个字。忍既有忍辱、忍耐的意思,即是“堪忍”;忍也有对于正法认可之意,即“信忍”。

 

众生心性刚强,我法二执深重,甚至连世间法上的不同观点都不会轻易转变观念,何况是能够解脱生老病死的出世间法。

 

通过对于佛法的修学,我们会认识到佛法的智慧和究竟,从而慢慢放下自己之前的偏见和执着,愿意接受佛法的熏习,让佛法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皈依之处。所以信忍也是信佛的第一步。

 

○ 信 乐

 

我们决定做任何事情,大多是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或是情感的共鸣,如果无法从中获取相应的价值感、成就感,我们便很难保持继续做下去的动力。

 

对于修学也是如此。如果我们没有从佛法中生起相应殊胜的感受,也看不到自己因为修行变得越来越好,那么便很难会继续学习佛法。

 

在经过第一步的信忍后,我们会发觉世俗的不圆满,也看到佛法的超越智慧和功德利益,在对佛法深入修持之后,逐渐生起清净法喜,也就是对于佛法能够生起真正的好乐,从而巩固我们学佛的发心。

 

cc8facff3f38e12a3a313f726e99f0de.png

 

○ 信 欲

 

凡夫皆因欲而有,世间诸苦也因欲而生,有情众生基于无始以来的习气,会对世间各种境界产生贪欲和索求的心理,从而滋生更多的烦恼困惑。

 

站在佛法的角度,如果希望法身慧命能够有所增益,便需要“信欲”的作用,即一般所说的善法欲。正因为有信忍和信乐,让我们确信佛法的真实不虚,所以才会进一步去求法、学法。



以信为本,观照自心

 

修学佛法,从来不是消极地逃避,也不仅仅是远离不善的染污法就足够了,更要对于无漏的善法,生起渴求亲近之心。

 

当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往佛菩萨的境界,不断朝着彼岸前行,才能不畏艰难,在修行的路上披荆斩棘,直至圆满。

 

此外,信心也有强弱之分,毛道凡夫,自无把握,但随环境而转移。譬如空中羽毛,东风来向西飘,西风来往东飘,所以名为毛道。这一类的众生,遇到佛缘凑泊时,未尝不修佛法,然而当因缘不具足时,却又把佛法丢在一边,故态复萌。

 

也有佛缘仍在、信心先动摇的人,像这种暂时的信并不算是真信。真正的信,无论何处环境,遇何逆缘,都是不会动摇的,世间的阻碍,乃至于不如意处,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心。

 

bda8d5c00bef0d235c2d76fa50c76d24.png

 

清净的信心是我们进入佛法大海的重要前提。没有信心,或者说心生不信,便与佛法背道而驰,如入宝山,空手而归。作为佛弟子,不可不明白此中的重要性。

 

更要以信为本,循而行之,从身口意三个方面精进用功,观照自心,检验自心,修正自心,方是修行的正途。

Alternate Text